五月巴蜀,“应急使命·2021”抗震救灾演习主会场,来自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等多支救援力量,携带各式装备亮相演习。
在演习主会场边的空地上,中国国际救援队搜救分队无人机操作手常方鲁操纵无人机稳稳升空。无人机吊载的高空喊话系统让“受困群众”知道救援人员已经来到自己身边。“帮助他们树立活下去的信念很重要。”坐在指挥部看着大屏幕上无人机回传的现场视频,中国国际救援队搜救组组长韩振泽说,“如果在晚上,这款无人机还能搭载红外生命探测仪,将有生命迹象的热成像标定同步显示在这块大屏幕上。”
第77集团军某工兵旅用挖掘机起吊石板。
与无人机同时进入“废墟”的,还有搜救犬分队和携带破拆设备、倍力系统、医疗仪器等的大批救援力量,哨声、呼喊声、犬吠声、敲击声、机械轰鸣声顿时响成一片。
“废墟”之中,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疗分队队员张雪梅正在一名刚救出来的“伤员”旁忙碌着。
“以往搜救现场,我们只能靠目视来判断伤员情况。”拥有16年国际救援经验的张雪梅介绍说,“而这次,通过这款超声设备,我们可以在现场对‘伤员’进行全面检查,并且通过5G通信等技术,随时与北京超声专家‘面对面’远程会诊。”
说着,张雪梅就点亮了5G远程超声设备“线上会诊”的发起键。小小的显示屏上,分屏会诊、远程控制、线上诊断,张雪梅与后方专家紧密合作,不到5分钟,就完成了这名“伤员”的诊断包扎后送工作。
武警第二机动总队某支队操作手在操作仓内对无人智能推土机进行遥控作业。
“人能到的地方它能到,人不能到的地方它也能到。”5G远程超声设备的发明者、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超声科主任吕发勤介绍,这款设备还可配合机械臂,深入废墟内部,让医疗队在受困人员被援救出来之前就了解他的伤病情况,进而提早调配救援力量,灵活选择急救方式。
在道路抢通现场,武警第二机动总队某支队正在与地方消防力量合力抢通道路。众多机械中,一辆遥控操作的无人智能推土机格外引人注意。
据操作手段宇介绍,这台新配发的无人智能推土机在车顶装载了摄像头,能够为操作手提供无死角的广阔视野。除了传统的舱内驾驶模式外,操作手既可以在推土机附近使用遥控器进行近端操作,也可以通过配套的操作舱在远处进行遥控作业,既避开了驾驶员舱内操机时的视野盲区,还保障了官兵在危险路段执行任务时的生命安全。
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利用便携式超声检查仪对“受伤队员”进行检查。
在危楼旁,第77集团军某工兵旅机械操作手李小龙正熟练地操纵某新型轮式挖掘机抬起挖斗,吊起一块约半吨重的巨大石板,解救一名被压困着的“幸存者”。
挖掘机“秒变”吊车。李小龙说,这款新配发的挖掘机在性能上比老式的更加稳定,“手自一体”的改进也让操作变得更加灵活。“类似的‘非常规’动作我们经常做,比如,我们曾在高原训练时用挖斗搅拌水泥,在维和任务时用挖斗托举人去高处,在抢险救灾时用挖斗破拆危房……挖斗就像是戴了棒球手套的大手,只要打破思维局限,普通的挖斗也能大有可为。”
“废墟”之上,新兴科技、改良装备与传统搜救方式“联合作战”,优势互补,共同铸就起守护生命的希望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