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上午,在瑶海区仙居苑家风广场上,一场“极速救援”正在进行:突发地震,楼梯摇晃,楼中居民紧急疏散,社区民兵维护现场,医护人员赶赴现场抢救伤员……在5·12全国防灾减灾日来临之际,安徽省合肥市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周(宣传演练月)活动正式启动,安徽省地震局在此举行疏散演练,并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讲,为社区居民答疑解惑。
流动测震台搬到家门口
在活动现场,防震减灾科普展台、应急产品台和知识展板前站满了群众,一顶迷彩帐篷在广场上尤为吸睛。
帐篷前放置着外形如小型煤气罐一样的设备,帐篷内放置着几台显示器,各色电线交叉在地上。“这是我们的地震流动监测设备,有FSS-3M短周期地震计、EDAS-24GN地震数据采集器、TR3000无线路由器、GPS、移动电源和罗盘等,主要对余震进行实时跟踪监测。”合肥市地震局工作人员王吉轲告诉记者,为了让百姓更加了解地震监测原理,合肥市地震局把地震应急现场工作队的流动监测台搬到了现场。帐篷前的“小煤气罐”其实是地震计,用来收集地震活动情况。
王吉轲介绍,地震流动测震台网主要是为了监视任务区内发生中强地震之后的余震活动,或为完成某项监测任务而建的临时测震台站。监测的数据能够在第一时间直接汇入省台网中心数据库,具有体积小、功耗低,便于运输、操作方便等特点。
据介绍,目前,合肥市已在全省率先完成“一县一台站、一市一网络”覆盖全市的地震前兆观测台网,建成包括6个三类监测台站、3个地震地下水观测井点、19台套地震监测设备、4套流动测震设备的市县地震监测体系,可有效监测合肥市及周边ML1.5级以上地震震情,震情监测达到“5分钟自动速报,8分钟修正速报,10分钟完成速报”的目标。
多支救援力量上演“极速救援”
随着防震减灾科普活动在家风广场上如火如荼开展,在红光街道临户三村中,一场“生死救援”正在进行。
“2021年5月10日8:30,安徽省地震台网测定,合肥地区突发(3.8)级地震,震中位于瑶海区(北纬31.84度,东经117.34度),震源深度约10公里。”随着主持人的解说,瑶海区地震应急救援演练正式开始。街道、区应急局、区政府层层响应,消防、公安、武警、医疗等多支救援队伍和地震专家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刚刚瑶海区有一栋楼房在地震中坍塌!”合肥消防和合肥市蓝天救援队立即赶到事发楼栋,搜救犬和探测仪在废墟中搜索生命迹象,发现一名中年男子被困墙板之下,多名群众被困楼内。消防员通过破拆墙板将被压男子救出,医疗防疫组人员接力抢救。其他被困群众被有序引导,陆续逃出楼房。
在现场,志愿者对群众进行分检,并贴上红、黄、绿、黑标识。解说员向记者解释,在灾害救援现场,通过标签为伤者分类,能够大大提高救援效率。“红色代表伤员需要立即治疗;黄色代表可以延迟治疗;绿色代表轻微伤,可以指引他们到安全的区域;黑色代表没有呼吸。”
“我第一次看完地震救援演习,觉得平时要多学一点防震逃生知识,比灾害更危险的是无视风险,不会应对。”观看完演练,家住仙居苑西村的居民李梅对记者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