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人员调试水下机器人。
最近一段时间,南海海域水下多了一个黄色的“小机器人”,它的体重还不到10公斤,带着四个大功率无刷推进器,在150米深的水下轻巧运行。如果发现十米开外的珊瑚礁上附着了正在侵食珊瑚虫的长棘海星,小机器人就会迅速游过去,在精准度达1厘米的定位上抬起它的机械手,给海星注射一针“死亡药水”,来保护珊瑚。这个小机器人就是青岛罗博飞海洋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LBF-150(定制)海星打针机,是目前在这一应用领域国际上稳定性最好、精确度最高的微型水下机器人。
个性化定制,水下机器人代替潜水员。
罗博飞成立已经四年了。从2013年入驻蓝谷创业,到现在公司研发的物联网水下机器人产品国有化率达到90%以上,这家专门从事海洋观测装备及海洋传感器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在业内很快声名鹊起。如今,公司的产品广泛应用在大中型水产养殖企业、中广核系统、华能水电系统、国家海洋渔业局系统、国家深潜基地、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所等单位,而且多数都是以个性化“定制”的姿态问世。
在罗博飞研发实验室里,公司的技术总监范平正带着研发团队反复调试一台水下机器人,这台机器人与其他的“小伙伴”看起来没有太大区别,但因为客户提出了特定需求,研发团队就需要对它进行模块加装和功能调整。“我们和那些大型机器人厂家不同,他们的产业规模依靠走量,而我们不追求量,追求的是与每一个使用目的最匹配的效果。”范平告诉记者,罗博飞的水下机器人都具备升级潜力,客户需要搜救,就加装定位装置、机械手;客户需要海洋观测,就加装水质监测仪和专用摄像机;客户需要水下娱乐活动,就加装VR装置……
互联网遥控,微型机器人时代即将来临。
今年上半年,中科院南海所的一项研究课题需要水下机器人对珊瑚礁的生态圈进行监测,并对珊瑚生长构成威胁的长棘海星采取措施。目前,国际上在该领域研发水下机器人的只有澳大利亚和日本,日本提出了与我国类似的解决方案,但没有进一步拓展研究;澳大利亚的水下机器人是无缆式游走,在我国海域特别容易被渔网挂住。课题组负责人在国内外转了一圈,最终选择向罗博飞定制一款海星打针机。
在范平看来,今后除了特殊工程需求,水下机器人小型化是未来发展趋势,例如海洋监测,将会是一群小型机器人协同上阵。
前不久,罗博飞研发出了最新产品LBF-300A,这款针对海洋牧场开发的重量轻、抗流能力强的观测型水下机器人是LBF150的全新升级,潜器配备深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电子罗盘,具有定深、定向、上浮、下潜等功能。记者采访的时候,范平正在给罗博飞设计服务器,打算开设一个远程操控平台,普通市民只要登录罗博飞的网站,用自己身边的鼠标就可以点击控制罗博飞试验水池里的LBF-300A水下机器人,亲眼看看水下机器人搭载着各种监测设备如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