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点位、12个车道!近日,秀洲区交通运输局召开公路治超非现场执法系统建设项目验收会。目前,全区公路治超非现场执法系统4个点位已全部完工,即将投入使用。
今年,秀洲区投入850万元,在乍王线K53+100,建汾公路K11+050,新盛公路K7+150,嘉湖公路K6+000的4个点位设置公路治超非现场执法设备共计12个车道,目前该项目已全部完工,现场称重数据均已接入浙江省公路治超监管系统和秀洲区公路应急指挥平台。
近年来,秀洲区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快速发展,累计建成县道以上骨干交通项目7条66公里,重点建设了524国道、东升西路延伸、油黎公路、秀洲大道至东方路,拓宽了嘉海公路、王建公路、建汾公路等一批重点公路,开工建设思古大桥、麻皮桥、南虹大桥、茶园路大桥等一批重大桥梁和杭平申线、京杭运河、湖嘉申二期等一批重点航道,提升了全区道路交通“外联内畅”能力,形成了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
日臻完善的交通网带动秀洲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给交通治理工作带来了考验。“随着道路路网迅猛增长,长三角交通一体化推进,毗邻周边的原保护公路限高限宽设施陆续拆除,地面道路超限超载情况时有发生,威胁着群众出行和道路桥梁安全。”秀洲区交通运输局相关科室负责人表示,多年来,秀洲区一直致力于超限超载治理工作,始终保持治超执法高压态势,但传统的人力治超模式已越来越难以适应治超新形势。
“以往公路治超以现场设点、人工查车的传统模式为主,常常会受到天气状况、执法时段、执法路段、执法人手等因素的限制。“该负责人说,运用科技手段治理超限超载,建立“无缝隙、全天候、全覆盖”的监管体系列,将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据悉,公路治超非现场执法系统可通过技术监控设备,监控自动识别双向过往车辆的重量、车辆宽高、车牌号等信息,验证车辆的合法身份,并自动向执法平台抄送数据。该系统还可实现24小时监控,无论白天黑夜,超限超载违法车辆在该系统面前也是无处可逃。
“治超非现场执法系统4个点位的投入使用,在能提高执法效率,维护公路运行秩序的同时,更能督促车主自觉遵章守纪,守住‘底线’,走出超限运输的认知误区。”该负责人说。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秀洲区不断加强科技应用,推进交通智能化建设,除了开展科技治超,还广泛开展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就地冷再生技术、GT-TECK超薄磨耗层技术、新材料SMA沥青玛蹄脂等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深入开展多功能降耗型改性沥青混合料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研究和桥梁模数式伸缩装置快速修复技术研究。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不但加快了辖区公路工程建设施工进度,而且降低建设成本,提高了公路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