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汛防台硬核器材大盘点

   2020-09-20 特种装备网3520
核心提示:今夏以来,超强暴雨、台风常等频发,导致局地通讯道路等中断,与外部隔绝成为“信息孤岛”。如何第一时间获取灾情所在地实时情况

今夏以来,超强暴雨、台风常等频发,导致局地通讯道路等中断,与外部隔绝成为“信息孤岛”。如何第一时间获取灾情所在地实时情况,是抢险救灾工作迅速决策、开展的先决条件。

与近5年同期相比,入汛以来全国洪涝灾害受灾人口、死亡失踪人数、倒塌房屋数量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了9%、51%、70%和13%。主要受灾指标数据有所下降的背后,离不开近年来我国防汛救灾装备的进步、能力的提升。

救援设备

无人机

无人机反应速度快、侦察范围广、不受地形限制,可同步回传监控画面,是人力无法到达区域进行监测工作的最佳选择。目前全国各省市已将无人机大规模应用于防汛防台风工作。

抗汛防台硬核器材大盘点(组图)

工作人员在远程操控无人机开展防汛飞行

除了监测预警外,无人机还能高空喊话、抛投救生器材,为后续救援工作开展赢得宝贵时间。

抗汛防台硬核器材大盘点(组图)

水上救援机器人

水上救援机器人外形像一艘小艇,可以通过遥控指挥快速到达落水者身旁。和救生员相比,水上救援机器人不仅速度更快,一次救助的人员也更多。它的载人浮力能达200多公斤,落水者可以抓住它两边的绳子,或是趴在它上面。

抗汛防台硬核器材大盘点(组图)

此外,工业水下机器人、微型水下观测型机器人等,通过远程操控,可对河道、水库的水下情况及大坝、涵洞等水利设施内部,进行勘察和实时影像拍摄,为水下救援、工程隐患排查及水利工程抢险提供决策依据。

声呐和通话设备

有了这些设备,水下救援便相当于有了“千里眼”和“顺风耳”。借助3D水下声纳扫描仪和水陆双向通话潜水设备,救援人员在下水搜救时,能精确地获取水下结构、物体等数据,有效降低潜水员水下探摸的风险,同时可与水上人员建立有效通话联系,及时传达救援信息和指令。

水陆两栖车

可在泥潭、滩涂、岸际等复杂地形行驶的水陆两栖车,能用于营救狭小水域中的被困人员,灵活性、机动性强,能有效克服各种地形造成的困难,提高各种地形下运输人员和装备的效率。

通信保障

灾害发生的时候,通常伴随着通信中断的情况,保持防汛指挥畅通十分关键。

北斗卫星信号传输通道

最大的优势是稳定,不受天气、地形等因素的限制。当监测点原有的GPRS信号不稳定或较差时, GPRS +北斗卫星双通道传输则会最大程度确保信号传输,提升了水文数据预报的准确性和接收的畅通性,为预警工作提供技术保障。

抗汛防台硬核器材大盘点(组图)

北斗卫星传输通道稳定传输各地雨量检测数据,为抗汛预警提供即时数据

卫星电话

抗汛防台硬核器材大盘点(组图)

具有灵敏度高、携带方便,不受地域限制,不需要交流电源的独特优势,确保在灾害发时,移动通信设备、电力设施被摧毁,为防汛抢险工作提供更强有力的信息技术保障。

移动卫星指挥平台

在常规通信中断的情况下,通过通信卫星,可以把现场的灾情、险情、汛情等实时情况传到指挥部,实现语音、视频、数据的应急通信,并通过这一平台与各级指挥部进行点对点的视频会商,为防汛抢险通信提供应急保障。

抗汛防台硬核器材大盘点(组图)

快速处置防汛险情灾情。当险村出现险情灾情时,相关区、镇(乡)要及时调配防汛抢险队伍和抢险物资,第一时间组织抢险救援,全力保障险村群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

此外,5G、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也应用于防汛抗洪中,为打赢防汛这场硬仗提供了有力支撑。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资质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