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江苏省苏州市司法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打造的全国首个“区块链+公证”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模式开始在苏州的行政执法中应用,该模式有助于保证证据的真实可靠。实际上,苏州市在“区块链+公证”领域探索已久,具有较为雄厚的技术积累和实践经验。此前苏州市曾落地全国首个区块链公证摇号系统,并搭建了联盟链“苏州公证链”。
值得注意的是,区块链在司法领域的重要作用也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的重视。近日公布的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秀出了区块链成绩,包括“建成全国统一司法区块链平台”、“在执行中应用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等内容。
苏州市“区块链+公证”
屡出成果
5月26日,全国首个“区块链+公证”在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中的应用在苏州市率先落地并投入使用。据悉,该项目由苏州市司法局、市市场监管局联合打造,在涉及人身自由、生命健康、重大财产权益等行政执法领域,利用“区块链+公证”,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利用定制的执法记录仪进行录像,并将包含实时音视频指纹、设备标志、时间戳、地点、电池电量等信息即时加密传输并固化到“苏州公证链”网络云平台上,实现执法全过程跟踪记录、实时留痕和可回溯管理。
对于该创新模式的优势,苏州市司法局在文中表示,与以往执法过程音视频均由执法单位自行保存的模式相比,创新设计“区块链+公证”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模式,以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式对执法音视频加以存管、利用,具有数据易保存、安全性高、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点和优势,有效提高了行政执法的公开性、透明性,有助于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记者发现,苏州市推出“区块链+公证”在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中的应用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前期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基础和实践经验。
此前,苏州市曾先后落地区块链公证摇号系统和上文提及的“苏州公证链”。去年3月25日,全国首家区块链公证摇号系统在苏州上线。由苏州市相城公证处现场公证、同济区块链研究院提供梧桐链存证平台支撑,使用区块链公证摇号系统进行现场摇号公证和直播;此后,苏州市搭建完成全国首个区块链技术与公证业务深度融合的区块联盟链——“苏州公证链”。
苏州市在发展产业区块链上有多方面的优势,商务部CECBC区块链专委会副主任、数字经济商学院院长吴桐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其一,苏州市经济较为发达,市场化程度高;其二,苏州市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中新苏州工业园区是代表性产物,具有改革拓新的优秀传统。其三,苏州市数字化程度高,数字产业密集,为产业区块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四,苏州市服务型政府建设稳步推进,为产业区块链公私合营的机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020年最高法工作报告
区块链频频亮相
随着区块链受重视程度的提高,技术潜力进一步被挖掘,区块链在司法领域的应用也一直被看好。值得一提的是,在最近公布的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区块链也频频亮相。报告在总结2019年主要工作时强调,推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深度应用。建成全国统一司法区块链平台,创新在线存证方式,推动解决电子证据取证难、存证难、认证难问题。在执行中应用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提高执行规范化水平。
对此,中国香港国际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郑磊博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区块链存证、取证、确证方面的创新做法目前已经在部分地方采用了,显著提升了司法程序的效率,在试点基础上,可以考虑更大范围推广。但是智能合约技术在执法过程中还应慎用,因为目前智能合约一般用于处理程序性的简单事务,司法案件通常较复杂,采用时应该更加谨慎。”
实际上,记者注意到,区块链早在2018年就引起了最高人民法院的关注。2018年9月初,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其中第11条规定“当事人提交的电子数据,通过电子签名、可信时间戳、哈希值校验、区块链等证据收集、固定和防篡改的技术手段或者通过电子取证存证平台认证,能够证明其真实性的,互联网法院应当确认”。这被认为是我国首次以司法解释形式对区块链技术电子存证手段进行法律确认,也将加速“区块链+司法”应用场景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