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汉防汛保障越来越多用上“高科技”。25日,记者在位于江岸区后湖二路的武汉市防汛抗旱物资仓库看到,库房共有两层,一楼停放着水陆两用车、冲锋舟、探测仪、无人机等各种先进抢险救援装备,二楼则装满铁锹、彩条布等抢险物料和救生器材。据悉,为应对汛期雨季,该仓库正在加紧升级,预计6月底可全面升级完毕。
市防汛抗旱物资仓库。
作为防汛抗旱的后方“粮仓”,武汉市防汛抗旱物资仓库于1999年建成。“这是1998年大洪水后,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全面提高防洪能力,保障抗洪抢险物资应急需要。”仓库负责人说,这次升级主要为了提升防汛物资现代化管理能力、改善仓库环境和消除消防隐患。
仓库堆放着大量帐篷、彩色塑料布等防汛物资。
仓库有序摆放的救生衣。
据介绍,该仓库面积达2600平方米,共储备了三类100多个品种的物资,价值约1125万元。其中编织袋42.38万条、彩条布5.98万平方米、土工布1.68万平方米、冲锋舟8艘等。
防汛仓库一楼停放着的冲锋舟。
查险救援,防汛保障用上“高科技”
记者留意到,除了传统的防汛物资外,库房内还存放有无人机、水下电视系统、水陆两用车等“新式武器”。
2016年,汉银泵站发生闸门漏水险情。由于当时出现漏水的压力水箱检修孔及压力水箱侧边灌溉管距水面六七米,即便是专业的潜水员也无法承受水下压强进行勘查。“如果有水下电视系统就好了”,险情过后,市防汛抗旱物资仓库积极引进了水下电视系统。
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称,一直以来,防汛救灾中的查险和救险都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有些部位还存在防控盲区。在大量的实践经验总结后,武汉先后引进了包括水陆两用车在内的高科技设备。
防汛仓库一楼停放着的水陆两用车。
水陆两用车位于仓库一楼的东北角。该车采用无封闭设计,下有八条轮胎,前后可乘坐四人。该车下水如履平地,救援能力强劲。
防汛抗旱迎来信息化升级换代
随着技术革命的到来,一场防汛抗旱的“信息化升级换代”也在同步进行。
仓库负责人称,过去抗洪抢险以人工为主,依靠当地广大群众的参与,抢险效率较低,措施单一。经过劳动力结构和观念的巨大转变,原有以群众性抢险为主的防汛物资储备转变为以专业抢险为主的防汛物资储备。
无人机的引进,就是其中的缩影。一组数据表明,在巡堤查险方面,一个人在理想状态下走一公里至少要十分钟,无人机巡堤的速度是前者的三到四倍。不仅如此,无人机还可以去到人所不能及的位置,发现更多的隐患。
目前,防汛仓库中所备无人机还配备了喊话功能,即在防汛应急抢险中通过实时传输图像,远程无缝指挥前线,从而将时间差缩到最短。
无人机联合指挥系统截图 。
在市水务局,记者看到了已现雏型的无人机联合指挥系统。屏幕中分割为若干画面,在无人机编队启动后,各个无人机的实时画面都将即时传送到指挥系统中。配合最新的5G技术,在未来应急抢险中的效果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