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上下都积极采取防控措施,在小区门口、商场入口、车站入口等人流密集区域,总有全副武装的工作人员拿着红外线测温枪对准你的额头,相似的站位和眼神,仿佛在上演无间道。
作为最简便的测温仪器,红外线测温枪在这场战“疫”中可以说是起到了关键作用。红外测温枪的好处是,非接触测温不会传染病毒,测温速度快便于大规模使用。但很多人怀疑,测温速度这么快靠谱吗?那这还要从红外线测温原理说起。
英国物理学家F.W.赫胥尔在1800年作各色光研究时发现了红外线,当时称作「不可见之光」,赫胥尔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并在各色光位置上放上温度计,结果发现位于红外线位置的温度计升温最快,红外线热作用强。之后人们花了一百多年的时间认识红外辐射的电磁本质,了解探索热辐射的基本规律,随着光学技术、电子技术等不断发展,红外技术也日趋完善,其中红外测温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其原理是利用物体表面的红外辐射来求得被测温度的。
依据此原理,红外测温枪基本的测温过程是这样的:由人体发射出的能量经光学系统汇聚到红外探测器上,探测器将入射的辐射转换成为电压信号,电压信号送入接收系统后,经过数据处理及曲线自动拟合,最后准确推算出被测人体温度,以数字方式显示输出。
红外线测温靠谱吗?
如果了解了原理,可以说「红外测温枪」其实是靠谱的,但是,脱离了使用方法和测试环境去谈靠不靠谱,本身就是件不靠谱的事。见下面表格,人体温可以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
影响因素 | 影响表现 |
天气 | 环境温度低,有风时,体温较低 |
情绪 | 情绪激动时,体温较高 |
运动 | 激烈运动时,体温较高 |
时间 | 清晨体温较低,下午体温较高 |
受天气等因素影响,红外测温仪一般建议在室内环境下使用,专业人士建议,为了测温稳定,测温前也要尽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剧烈运动。
目前,一场疫情,让冷门的测温仪行业步入目前“高热”现象。除了常见的手持红外测温仪,也催生了不少测温行业创新热潮。
AI+红外——固定式测温范围广
在公共场所使用红外测温,可迅速筛查,排查出大多数可疑病患。但这种检测方法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缺陷——在热红外线测温中,同样温度的物体是归为一类的。即红外测温的结果受环境因素干扰大,环境温度越接近甚至高于目标温度,不确定性就会越大。
基于“人体发出的热辐射比较稳定,在特定范围内,能够与周围环境进行‘分割’”的理论,国内企业研发AI红外测温产品,红外测温开始尝试与AI相关的脸部识别算法相结合使用。AI红外测温首先通过AI人脸识别摄像头找到测试区域,把其映射到热成像摄像头中;接下来再取出这片区域的温度,通过一定补偿算法来给出实际的体表温度。
疫情守门员——测温安检门
安检领域企业无疑成为抗击这场这场战“疫”的主力军。测温安检门的研发为这场战“疫”立下大功。
安检产品研发企业在原有的通过式金属探测安检门上集成人体测温模块,对产品进行了升级,达到了测温、安检的双重目的,阻止体温异常以及携带有违禁品的人员通过,成为疫情期间,能满足机场、车站、码头、医院等公共场所需求的重要安全防范产品之一。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测温安检门
据业内资深专家介绍,与市面其他红外热成像产品不同,测温安检门主要采用红外测温点阵传感器,以测温准确见长,如果采用进口医疗级芯片,其温差可控制在±0.2℃以内。而市面上的红外热成像设备属于面阵探测设备,监测面积极大,以检测速度快为主要特点,一般来说,红外热成像设备如果不配备黑体辐射源,温差可能会出现较大偏差;如果配备黑体辐射源,温差可控制在±0.5℃,业内一些特别优秀的企业可将温差控制在±0.3℃。因此测温安检门与热成像设备相比,检测速度虽然不及,但是因为其主要针对通过安检门的单个人体进行测温,测温数值所以更加精准,有效减少了误报的概率。
广东安盾第三代,二合一高精度人体测温金属探测安检门,集带人体温度检测和金属探测为一体的安全检测门,门头装有高精度的体温检测探头,探测角度可以上下移动,能够测量人体额头的表面温度,然后根据人体额头的温度与体温的关系得到人体的实际体温。检测仪的光学组件将额头发射和反射的能量汇集到传感器(传感器是比利时医疗级传感器,精度最高可达±0.1°C)上,通过电子组件将此信息转化成温度读数并显示在显示面板上,当温度读数超过高温报警值时,仪器会发出报警声,报警温度可随意设置具有防水、防火、防腐等特点。适用于管制刀具和枪支等危险品的安全检查,广泛应用于适用于机场、车站、出入境检查站,等人员密集场所。是防止疫情扩散的有效手段。
移动测温 无人机加入这场战“疫”
疫情当前,高速路口外地人员、小区高层居民都要进行测温。无人机技术其远程无接触、智能可规划、性能可靠稳定等特点满足了前线不同场景的需求。现在已被多个省份执法部门采用。
据悉,无人机增加了红外线测温设备,居民在家中打开窗户,无人机就会自动进行检测,体温超过37℃时无人机就会发出警报,通报异常体温数据。大疆作为无人机行业的领跑企业之一,在此次无人机测温研发项目上,多次进行尝试。
大疆御2行业双光版由于便携、飞行稳定性高、且自带热成像镜头以及喊话器配件,被不少社区、道路检查点用于远程体温检测。但大疆御2行业双光版原本是为工业场景设计,对测量目标与环境温度的差异较敏感。而测量体温这样精细的绝对温度时,容易出现准确性不足,有时误差达到4度到5度,无法满足室外的体温筛查需求。
一根棉花棒的应用,即简易黑体的引入,成为了提升测温精度的关键。大疆推出的《御2行业双光版体温测量指导书》介绍,在御2行业双光版的热成像镜头上增加测温标定支架后,棉花棒作为温度参考固定在红外热成像相机视野之内,再利用额温枪对无人机的测温进行校准,随后即可使用无人机进行体温测量,该方案大幅度提高了无人机进行人体测温的精度,减少测温误差到±0.5℃。
防疫装备中的“轻骑兵”——智能头盔
近日,拍摄于成都市春熙路的一段“机械战警配戴黑科技头盔筛查体温”视频火爆全网。网友们纷纷表示,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抗“疫”战场上,中国的高科技已经冲到了第一线。这款智能头盔N901直接被众多网友点赞称其为为“黑科技”。据介绍,该头盔可完成对前方5米范围内所有目标人员的扫描,若发现体温超过37.3摄氏度的发热人员,头盔立刻声光报警,2分钟可测上百人。
将热成像测温技术与智能头盔相结合,这是与传统固定点位远程实时测温系统最大的创新之处。智能头盔在各类环境复杂、人员密集的场景中,其红外测温摄像头的自动测温功能均可实现毫秒级反应,精确读取范围为5米,最多能同时捕捉近50个”温度点“。作为一款应用于实战的智能头盔,除了在防疫工作中排查发热人员,它还能够实时自动识别二维码,记录人员身份信息,并能够同时对多人进行检测和记录,并具备语音翻译、实时直播、前后台互动、大规模协同作战等功能,同时,该设备集合了航空级散热、高能控、AI、VI、超计算等技术亮点,以及无需施工布线,配戴即用,部署灵活等优点,实现了高效率的无感机动巡查功能。
一场疫情,让红外测温这个冷门的行业发起了“高烧”,也让我们看到了国内红外技术应用逐渐成熟,相对于2003年的非典时期红外热像仪的核心元件还要靠进口,在此次疫情中,国内已经基本实现自给自足,应用红外测温技术,为筛查人流、疫情防控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