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按照厦门检验检疫局的工作部署,海沧检验检疫局无人机熏蒸残留检测作业在海沧口岸正式启动,这是全国口岸此项业务的首次“尝鲜”,也填补了我国在使用无人机进行熏蒸残留检测作业的空白。
在当前国家大力提倡推进口岸通关便利化的大背景下,厦门检验检疫局与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开展在无人机残毒检测应用领域的研发。
“这是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通关作业装备自动化进程、提高查验工作效能相关要求,也是落实质检总局关于推进检验检疫查验装备化、智能化、自动化的具体实践”,海沧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举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货物通关效率,助力通关便利化,服务辖区外贸发展。
据了解,为防止有害生物跨境传播,使用化学药剂熏蒸是国际通行的处理方式。由于磷化氢、溴甲烷等化学熏蒸剂多为剧毒药品,其残毒严重威胁作业人员的健康安全。尽管有的熏蒸剂添加了刺激性的警戒气体,但只有浓度较高时才会令人觉察,要以专业仪器检测发觉。
“以往开展熏蒸气体残留检测之前,我们检验检疫人员经常需要手持熏蒸气体残留检测仪进入到深达10余米的散货大船的船舱内检测,每次耗时将近20分钟,这样一来耗时久、效率低。”海沧局工作人员介绍道,“而且风险性大,一旦在船舱底部发现熏蒸气体超标,我们爬梯离开时,运动量过大,容易吸入大量熏蒸气体,发现中毒意外。”
随着“特殊改造”的无人机投入使用后,以上问题将迎刃而解。它配备了专门的熏蒸气体检测单元仪器,可以同时检测四种有害气体,并能实现无线数据传递,检验检疫人员仅需站在甲板上就可以通过电脑接收检测结果,降低风险。据测算,无人机每次下舱检测,只需2-3分钟,极大地缩短检测时间,提高通关效率,与之前相比,每批货物的通关时长可缩短2小时。
海沧局负责人透露,经过“特殊改造”的无人机无论在抗风性、还是在信号稳定度和视频清晰度等方面均具备较高水准,足以应对各种工作情况。不仅实现了检测结果电子留痕,将检测过程全视频记录,克服了传统熏蒸气体检测存在的检测现场无法复原,检测结果难以追溯的弊端,还能充分发挥高效快捷的特点,使现场检测时间大幅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