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蛇的灵巧性获取灵感、利用仿生概念制造的蛇形臂机器人;通过全角度人体跟踪、能全方位移动的智能移动拍摄系统;通过机床数据进行传输,实现人、机床和制造过程互通互联的智能机床……在9月1日开幕的第十七届沈阳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上,一大批前瞻性、颠覆性的国内外装备制造业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技术成果集中亮相,彰显了“中国智造”的最新成就。
利用仿生概念——蛇形臂机器人应用于特种领域
在智能制造展区,一款“长相怪异”的蛇型臂机器人引来不少观众围观,只见它如蛇一般,十分灵活地蜿蜒前行,头部伸出一只机械手,准确地将地上的小球一个个抓起。
“这是我国知名公司自主研发的仿生蛇形臂机器人,共有12个关节,是从蛇的灵巧性获取灵感,利用仿生概念,采用末端跟随控制方法制成的,蛇形臂设计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机器人的灵活度和适应性。”工作人员苑兴浩告诉记者,蛇形臂机器人填补了国内在相关领域商用产品的空白,能在核电、航空航天、国防安全、抢险救援、石油化工和狭小领域勘察等特殊环境下正常工作,同时还支持远程遥控功能。
通过与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深度融合,当下,装备制造业正加速向智能化、人机协同转变。
颠覆传统拍摄——智能机器人进军文化领域
本届中国制博会各式高科技含量的机械设备争相亮相,高端智能展品比例明显提高。
在展区内,国内首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移动拍摄系统——机器人“艺卡”,引起参观者的关注。
“艺卡”智能拍摄机器人拍摄精准度误差值≤0.02mm,可全角度人体跟踪、全方位移动、微距高速精准对焦拍摄,且具有实时存储、随时调用、场景缝合等功能。
“这一技术推动了拍摄技术的智能化升级,填补了这一领域的国内技术空白,也是制造业企业向文化领域延展的又一成功突破。”一位工作人员如是说。
打造智能医疗——床椅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康复护理
在本次制博会上,床椅机器人、物品运动机器人等智能医疗产品让观众直呼“人性化”。
以床椅机器人为例,它是一款针对老年人、下肢瘫痪、术后康复等行动不便、有移乘需求人群设计的高科技产品,集传统的护理床、电动轮椅、移位等功能于一身,除护理设备种类和护理压力外,更提高了使用者的自主活动能力,降低其在移乘过程中二次伤害的风险。
工作人员说,这些机器人可以应用于康复、护理领域,适用于养老机构、医院、家庭等场所,真正为患者打造出智能医疗新生活。
实现人机互动——脑控机器人可进行情绪管理
在本届制博会上展出的各种脑控机器人,它们具有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人机交互功能,通过装载脑波仪识别脑电信号控制机器人运动,使人脑思维具象化。
据介绍,人脑机器人包含专注度、放松度训练等功能,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来达到训练和提升个人的专注度,还能实现情绪管理,优化智力发展的目的,将专注学习技能迁移至日常生活,可用于学校、科技馆、商场、医院等公共场所。
在科技部展台,机器人展品不但数量增加而且范围扩大,除工业机器人外还增加了机器人乐队、机器人投篮、机器人拼屏、机器人素描、腹腔镜手术机器人、五代智童机器人、智能双臂机器人、果蔬采摘机器人等,可谓异彩纷呈。
开启分享模式――智能机床实现人、机床和制造过程互通互联
在装备制造综合展区,沈阳打造的“共享智造云育未来”主题,全方位的展示了5D智造谷、智能工厂、U2U等不同层级的智造分享模式,让专业观众一饱眼福。
展会现场,通过iSESOL WIS工业云平台,观众不仅能够在现场看到智能化的软硬件设备,更能够通过云端工业软件,在大屏幕上了解企业搭建的全国性工业产能平台,体会分享智造模式带来的方便快捷。
工作人员介绍,参展的i5智能机床是针对不同行业领域开发的,这款机床自2014年首度问世以来,累计为市场提供了2万余台产品。高销量源于技术的革新,i5智能控制系统具有天然的互联网属性,配合以WIS智能工厂信息系统、 iSESOL工业云等产品,可以实现机床数据的实时传输,从而实现人、机床和制造过程的互通互联,使行业内产能的开放共享、按时付费等成为现实,这种创新模式也将引领世界工业的发展潮流。
据悉,本届中国制博会展区面积达到11万平方米,共设有7个室内展区和1个室外展区,展位总数为4112个,参展的中外企业915家。
据统计,9月1日上午,参观中国制博会的观众共计3.2万人,其中专业观众2.4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