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济南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作训处副调研员、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模张保国的办公室里,我没有看到它;在张保国刊发于《防爆》杂志“卷首语”栏目上情真意切的美文里,我也没有发现它的踪迹;在他所提供的《第十一届全运会防爆安检工作经验介绍》《石破天惊斗狂徒 生死关头显本色》《浅谈爆炸犯罪特点与对策》等10余篇广受好评的论文中,我也没有见到它的模样。但在几小时的采访里,我却不止一次想到它——张保国从军从警34年来历经危险而痴心不改的人生历程,与它是多么的贴切和吻合!他坚定如初地奋战在公安排爆工作第一线的抉择和行动,与它所彰显的品格和追求,是多么浑然天成!
我几次想问张保国:知道这句名言是谁说的吗?如何理解它?
可一触碰到他平实如星光一样的笑容和神情后,我却说不出口了。采访临近结束时,我只抛给了他一个看似平常的问题:如何做到初心不改?
他先是呵呵一笑,然后坦诚地说,这个问题还真不太好回答,因为他没想过这事。面对每一次出警,每一个需要他和队友排除的危险爆炸物或可疑危爆物,他想得最多的是怎样在最短的时间里安全地排除危险,把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降到最小。
“这一切,都是自己应该做的。”他说的是心里话,也是这么多年来,他一直恪守的准则。他说,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他的“初心”?
他曾经有过多次机会,可以离开或不再从事这种硝烟弥漫的废旧弹药销毁和危险的公安排爆工作。但每一次,他都选择了留下,选择了生死之间逆向而行的惊险和坚守,选择了“我是共产党员,我是排爆队长,有排爆任务我先上,如果我不在了,你们谁的党龄长谁上”的朴实和崇高。
1984年9月,张保国第一次穿上军装,走进了某军校弹药专业的课堂。班上有同学因不喜欢这个专业,主动申请或想方设法调整到其他专业。这种心情他理解。刚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他的第一感觉是“来不及高兴就蒙了”。自己没有填报这所军校,更不知有这样一个专业,怎么会莫名其妙地被这所军校的这个专业录取了呢?
他的父亲,一名曾为军人、后转业到核工业系统的老军人,坚定了他“兵之初”的选择。“你既然填了‘服从调剂’,就要信守诺言!这是一名军人起码的素养。”回想起父亲当年专门从千里之外的大西南请假回来的良苦用心和舐犊之情,张保国几次红了眼圈,说他压根儿没有想到,平时见面极少、威严又少语的父亲,会在那样一个时刻,给了他一个关于“服从”与“践诺”的教育。
时年十八九的他,并不能完全理解父亲的话,但却牢牢记住了那一刻所有的情景和细节,尤其是父亲临别时说的那句话:“一名合格的军人,关键时刻要把自己变成枪膛或炮口中最后的那枚子弹或炮弹。”
就读的学校和专业虽非心仪,但张保国仍如鱼得水,入校半个月后,就被指定为副班长;3个月后,他再次令人刮目相看地成为学员中最大的“领导”——学员区队长,直至毕业。这让他在管理、服务大家的同时,也培养、增强了自我约束和积极上进的品格和潜能。“只有首先自己做好,甚至是做得更好,才能令人心服口服。”张保国说。力争优秀,就这样成为他的习惯。
毕业时,张保国顺理成章地被分配到了令人羡慕的军区机关所在地的科研单位,而班上绝大多数同学则去了基层弹药仓库或偏远的军工厂。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张保国竟主动申请去了一个偏僻、荒凉的弹药维修和销毁部门,这让他的好多同学差点“惊掉了下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别人躲还来不及,他却偏偏逆向而行,自愿跑到那个电视没信号、看的都是过期报纸的地方,且不说销毁废旧弹药的危险,工作、生活、科研条件的艰苦,就是找个女朋友这种个人问题,哪样也没法与省城相比啊!
张保国却用实绩证明了自己的选择。仅用了两年时间,他研制的“TNT装药倒空制片装置”就获了奖。即使是30年后的今天,这种装置仍在使用。这让张保国觉得非常的自豪。
之后,他基本上年年都会获得科研成果奖。其中他研发的“深井定向爆破引水技术”,不仅让部队报废的炸药有了重新使用的价值,更让百姓花费重金却打不出水或出水量不够、将要报废的机井,通过这项技术爆破沟通附近水源后,成功起死回生。村民们纷纷把核桃、大枣等土特产扔到他们乘坐的军车上,用来表达对张保国的谢意。
也正是在帮助群众挽救机井的过程中,张保国被一名帮村民打井的专家相中了,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战友们打趣说,张保国“打井打出了个老丈人”;张保国笑称,这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也许那一刻,在冥冥之中已预示了张保国“保家卫国”的良缘。
1997年底,济南市公安局开始大规模销毁战争年代遗留下来的炮弹、炸弹、手榴弹、地雷等危爆物品,张保国作为弹药销毁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被派到公安机关协助工作。还没报到,就接到公安局领导安排的3个急活儿:翻译一个全英文的闹钟说明书,用四通打字机完成一份3000字材料的录入,写一个关于爆炸物品管理的讲课稿。
张保国明白,这是在考查他的英语、计算机和写作能力呢!他随便在哪一道考题中丢点分,就能远离这个既危险又可能不落好的“帮助工作”。但那不是他的性格。
一年半后,张保国“帮助工作”结束时,他这个被众人争相邀请的“香饽饽”却陷入了两难境地:一边是自己熟门熟路并已小有成就的军械弹药研究工作,一边是自己十分陌生且刚刚起步的公安排爆工作,该何去何从?
张保国委婉地征求父母的意见。父亲让他自己决定,母亲则建议他最好远离这种危险的工作;部队领导暗示他说,暂时还找不出像他这样年轻有为、有专业系统理论功底、熟悉通用军械弹药的专业技术人才……
最终,张保国选择了为百姓守护家门,并瞒着父母,选择了公安排爆这个让无数人谈之色变的危险职业。
2005年3月2日,依照惯例,张保国带领排爆队将废弃弹药运往山里销毁。一些媒体记者一同前往,当张保国给记者讲解销毁过程时,废弃弹药中的老旧发烟罐突然泄漏起火。
“快跑!”张保国向记者和同事大喊一声,紧接着飞快冲到火药堆旁,果敢地踢飞了冒着浓浓烈焰的发烟罐。记者和同事全都撤离到了安全地带,张保国却被瞬间蹿起的十多米高的大火团团包围,造成全身8%的面积烧伤,脸部二度烧伤,双手深二度烧伤……
转业到公安系统的19年时间里,张保国成功处置涉爆现场100多次,排除爆炸装置和可疑爆炸物130多个,鉴定、排除、销毁各类炮弹、炸弹等4000多发(枚),销毁废旧雷管30余万枚、导火索50余万米、导爆索1万余米,完成重大活动的防爆安检、防爆备勤任务900余次。他曾先后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山东省“十大杰出青年”、“济南市(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模等荣誉称号,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5次、三等功3次。
这闪光的奖章和耀眼的荣誉背后,浓缩着生死之间逆向而行的惊险和坚守,更映照着一个普通生命对信仰和使命的大写——
“我是学这个专业的,我不去做,谁去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