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一为齐俊桐
除了青年企业家的身份,他还在天津大学担任教授和博导。他既是一名将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探索者,也是一名在空中智能驾驶领域潜心研究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他就是一飞智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齐俊桐。
距离生死最近的一次救援
2004-2015年间,齐俊桐在中科院进行无人机及商业应用研究,32岁便成为中科院最年轻的博导、研究员。有了这十几年的实践经验,他带领团队经历了不少国内无人机的首次应用,比如第一次完成农业植保变量喷洒、第一次完成无人机电力巡检,还有淮河两岸超长距离高压线架线,至今保持着世界纪录。
在这么多值得自豪的事情中,只有参与2013年四川雅安地震救援的经历给他的印象最深。那一次,作为所里最年轻的研究员,也是团队负责人,齐俊桐主动请缨,团队一行载着设备直奔雅安,与地震搜救中心队员汇合,“每到一个地方,我们都先用无人机排查一遍,收集好数据之后,救援队成员再根据指挥开展搜救活动。”
抢险虽惊险,但好在还算顺利。最后一天撤离的时候,齐俊桐看着村民们站在路边,举着写有“解放军叔叔谢谢”的纸牌子,嘴里一直不停说着:“谢谢!谢谢!”当时他心里感动极了。
“感觉心里一个特别柔软的地方被打开了。”齐俊桐歪头停顿了一下,“但还是有太多遗憾,无人机数量太少,飞行时间太短。如果放到现在,我还能救助更多人的……”
第一次代表行业成为“国家队”
“如果说在所里研究无人机是直线报国,那么自主创业可以算是曲线救国,可以让更多人享受到无人机带来的便捷。”齐俊桐说,从体制内跳出来后,齐俊桐形容这不亚于一次“涅槃”,“吃了一些亏,走了一些弯路,认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战友’,好在战壕依然稳固。”
除了企业自身发展,齐俊桐还在更多地思考如何借助天津智能制造升级大潮,依靠自身产学研背景,助力天津市产业升级。为此,齐俊桐一方面联合天津大学、滨海新区政府、中航工业等各方,筹划建设天津市智能航空产业技术研究院,探索建立智能航空领域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努力带动打造新区乃至天津市航空航天产业转型升级的开放型创新网络体系;另一方面借助天津市的各种政策优势,申请了华北首家无人机试飞基地,空域接近100平方公里。此外,还在开发区和滨海新区的支持下,联合成立了泰达无人装备产业园,一飞、深之蓝、阿童木机器人等有行业影响力的企业入驻园区。
“今年,一飞智控作为行业内首家得到中航亿元战略融资的企业,第一次代表行业成为‘国家队’。同时,我们也在积极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对接,进行通航产业的吸收和布局。”齐俊桐说,未来,他们将在前行的路上,永远保持青年人的本色,与天津一道,成为创业路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用科技之美谱写青春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