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报灾系统
灾害发生后,灾区可能出现信号中断变成孤岛的现象,这种情况下政府如何获取灾情进行科学决策?除了减灾救灾应急指挥体系的保障,更离不开科技设备的支持。在汶川大地震十周年前夕,封面新闻记者来到四川省减灾中心一窥这些通讯类科技设备。
汶川大地震的第二年,四川省减灾中心成立,成为全国起点最高第一个省级减灾中心。直到今天,省减灾中心内装备的科技含量与实力仍然全国领先。
记者看到,省减灾中心大楼一旁的停车场停放着三辆白色应急指挥车,减灾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三辆车分别为动中通应急指挥车、静中通应急指挥车、方舱式应急指挥车。这些车都经过专业改装,里面均含有音视频采集设备、通讯设备、视频会议设备等,只需要3至5分钟,即可将卫星通讯网络组建起来,实现实时会议、音视频传输等操作。”
八旋翼无人机
记者了解到,两辆体型较小的车辆为越野车改装,机动性较强,适合在道路条件较差的地方使用,深入灾区;体积庞大内置大长桌的车辆为方舱车,该车既能进行通讯传输,又可充当前线指挥部的角色,车内的大空间可供指挥人员进行灾情会商、研判、决策、指挥。据悉,这三辆车马上将赴汶川参加“5.12”应急救灾综合演练。
固定翼无人机
省减灾中心的装备陈列室内,多机型多功能无人机、便携式卫星通信站、LTE集群终端、背负式短波电台等科技感更强的装备,能够保障灾情的有效采集和及时传送。
工作人员介绍,单兵式无线图传设备主要适用于到不了的受灾点,使用时,需要将其背在身上,手持摄像机,人工进行信息采集后,及时将信息传到指挥车,再由指挥车中转到省减灾委指挥中心的指挥大厅。短波通讯台则是在所有通讯手段都失效的情况下,作为终极的通讯手段保障灾情传输通畅,且没有距离限制。
无人直升机
据悉,这套通讯装备是汶川大地震之后省减灾中心的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芦山地震、康定地震、茂县山体滑坡、九寨沟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应对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