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季节,凌晨4点,陆军第77集团军某旅警调连上等兵李锦兴正在哨位上站岗值勤。借着熹微晨光,他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从远处走来。白头盔、白手套、文件夹……定睛一瞧,原来是同连队的三班班长孟黄正在巡逻督察。
一看是“自己人”,李锦兴便放松了警惕,径直靠上前去打招呼。可话音未落,李锦兴便被孟黄打断,“哨兵,怎么不询问口令?”见孟班长如此强硬,李锦兴连忙承认错误。令他没想到的是,第二天旅交班会,自己的名字竟赫然出现在通报上。
“都是一个连队的战友,孟班长何必自己折腾自己”“咱得离孟班长远点,拿着鸡毛当令箭,就是想在领导面前讨好卖乖”……一个偶然的机会,孟黄听到了战友们对此事的议论,心中顿时五味杂陈。思虑再三,他敲开指导员李承德的门,把困惑与苦水一股脑儿地倒了出来。
当天晚上,李承德组织官兵就“战友违规违纪,作为纠察你会秉公执法吗”这一问题展开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官兵一律选择了“会”。
“为什么大家口口声声说会秉公执法,可落到自己头上时又希望照顾呢?”教育中,李承德的提问让全连官兵如芒在背,“严格执法、不徇私情,才能维护法治尊严和权威。如果谁遇到违纪问题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谁在执纪中都可以‘网开一面’,那还有什么公平正义可言……”
交流发言时,李锦兴由衷地说道:“哨兵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才能及时处置好可能面临的紧急情况。我一定以此为鉴,严格遵守各项制度规定。”
“执纪稍有懈怠,制度约束就会陷入‘破窗效应’,不良风气难免乘虚而入。”旅领导得知此事后,不仅对警调连及时纠正思想偏差的做法予以肯定,同时以此事为契机,建立健全违纪问题通报登记机制,避免人情异化执纪行为,确保制度成为刚性约束。
解开执纪与人情矛盾的“结”,机关“自曝家丑”通报问题、基层“翻箱倒柜”查找病症的情景随处可见:在各种规章制度的执行中,“原则上”越来越少,“一律”越来越多;在下发基层的通报中,模糊指认的“某某官兵”越来越少,“精确制导”的指名道姓越来越多;在违纪处理过程中,逃避责任越来越难,追究责任越来越多……在该旅刚刚结束的风气建设民主测评中,98%以上的官兵感到部队作风越来越扎实、法治氛围越来越浓厚。